旧日鸡场街
马六甲是公认为华族在新马开埠的根据地,早在1403年,中国明成祖皇帝就曾派大官尹庆到马六甲建立邦交。学者分析,由于中国与马六甲华族早在航海时期就有一定程度的来往,而直至1403年马中正式建立起邦交,华人才大量地南迁马六甲,并将其视为在东南亚各地经商的基地……
虽说谈论历史很枯燥,然而,到马六甲旅游若只尝尝道地美食,登上旋转塔瞭望,在古迹区拍照留念而不谈其历史,就无法体验其真正的美!
马六甲这个古老的城市,是公认为华族在新马开埠的根据地,历史记载,早在1403年,中国明朝皇帝明成祖就曾派大官尹庆到马六甲建立邦交。这里是见证华族南迁全程的集中站。
百年会馆──新马华人的根
马六甲目前有逾百年历史的华人(地缘性)会馆超过10家,包括:增龙会馆(创于1792年)、永春会馆(1800年)、福建会馆(1801年)、惠州会馆(1805年)、荼阳会馆(1807年)、应和会馆(1821年)、潮州会馆(1822年)、台山宁阳会馆(1825年)、肇庆会馆(1857年)、琼州会馆(今“海南会馆”,1869年),同时亦有不胜枚举的血缘性组织和祠堂。
到访这些百年老会馆或祠堂,就可以看到华族在迁居新马后,同乡愿意集资购置兴建馆宇的乡谊,也体现出先贤为照顾同乡,联络感情,团结互助的中华精神。同时,游客也可以透过会馆的建筑设计了解和会馆的发展史,如保留原貌的永春会馆、福建会馆;或因不敷应用而重新修建的宁阳会馆;又或旧址不便而搬迁的增龙会馆和应和会馆。
学者分析,由于中国与马六甲华族早在航海时期就有一定程度的来往,而直至1403年马中正式有建立起邦交,华人才大量地南迁马六甲,并将其视为在东南亚各地经商的基地。初期因为航海技术不成熟,常因季风影响而往返,令部分人决定长居马六甲,日久便在此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慢慢扩大生活圈子,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新马华裔生活模式。
夕阳行业──明日朝阳?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马六甲,有着很深层的意义:“这里是文化保留区”。然而,这个信念往往被商家误用为赚钱的工具,导致各大品牌连锁店、非马六甲本土商品大量涌入,假借“文化遗产”之名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把外地文化硬生生地注入这个曾经是乡土风情浓厚的小镇,令这种世人向往的社会结构渐如风中残烛。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鲜少有人愿意维持简朴的生活;而在马六甲这些一意要把文化传承的人们每天都在与经济巨子互相角力,加求文化和经济间的平衡发展。马六甲许多原有的行业因为其经济价值流失而不得不走向没落,诸如打金业、打铁业、木桶业、锡皿业、匾雕业,以及藤制家具业等。
2010年,马来西亚前任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曾对报界说过:“他们(夕阳行业者)都是世遗区内最活生生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还能亲眼看到这些夕阳工业,可能我们的下一代就要从照片中看到了。”
韩春锦一语道出,前来马六甲的游客,应把旅游的重心倾于这些仅存却又能体现出海峡生命力的行业。而这些属新马两国仅存的几家老店,却是整个马六甲的灵魂、精神。
就因为物以稀为贵,如果能够获得各造的青睐和支持,营造其可能经济价值,这些夕阳行业或许有望成为明日的朝阳,重新振作继续保留马六甲的精髓。
中西文化冲击──建筑
马六甲政府建筑、教堂、广场或堡垒,呈现早期15世纪的苏丹王国与16世纪初开始的葡萄牙与荷兰统治时期的风貌。古城在建筑与文化上构成的独特景观,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可说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上述的中国式和本土马来式的建筑物外,马六甲在19世纪外来殖民前仆后继,亦处处出现葡萄牙式、荷兰式、英国式,甚至日本式的建筑痕迹。这些融合的文化冲击,体现出马六甲独有的景观气氛。
在这个古城里骑脚踏车穿梭时就会惊讶:刚刚才在中国风的小巷,转个路口就进入英式的大街……下一个巷口又变成是葡萄牙式的矮店。再者,某条街看起来像荷兰式的,却又会发现几间有峇峇娘惹式的装潢。这主要是因为马六甲古城内的建筑物,即使是两隔壁,却非在同一时期建造,因而形成很强烈的对比,也突显出其特色。
马六甲的老街建筑物多呈窄而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征收门牌税时,是依门的宽度来决定税收;而建得窄而深,就可以享受更低的税收而不损总占地面积。就因为深,大部分的店屋都在中庭开天井,使建筑物通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建筑物,都几乎接受开天井的风格。
另一方面,离河较远的单位,其中庭几乎都挖有一口井,有者则一井两家分:井开在两隔壁的同一面墙下,各家有半口井可以提水。后者的情形会出现,是因为早期隔壁还未有建筑物时,开了一口公私井──室内外都可以提水;而隔壁的土地盖了房子后,井就分两家使用。
因此,到马六甲来一场知性旅游吧,再次重新体验不一样的马六甲!
非尝不可的马六甲美食
1.娘惹糕:中餐烹饪法结合马来素材,多数娘惹糕皆由长辈自行“斟酌”,并没有特定的原创或正宗食谱。娘惹糕包括:香蕉或木薯花生(lepat kacang)、香兰椰丝卷(kuih dadar)、粉红龟粿(kuih koo)、椰糖糕(kuih ko swee)和三角椰丝粿(kuih kochi)。
2. 酸辣餐(Asam Pedas):Taman Kota Laksmana有著名的酸辣鱼或牛肉,成分包括干辣椒、葱、蒜、虾酱,叻沙叶(薄荷)、姜花和罗望子汁;最常用的鱼是鲭鱼、魔鬼鱼或鲶鱼。
2. 葡萄牙餐:传统葡萄牙食谱结合荷兰、英国与当地素材,以华巫印与娘惹方式烹饪如烤鱼(pasu kaemadu)、葱头切片油炸银鱼(garing-garing fretu)与魔鬼咖喱(fiery el diablo curry)。
3. 沙爹朱律(Satay Celup):由各种生食或水煮半熟的海鲜、肉和菜串成,泡在浓辣的花生酱煮熟,再佐以面包块和黄瓜。
4. 鸡饭团:鸡饭团配以鸡肉、黄瓜、辣椒蒜米酱,使你的古城旅游更臻完整。
5. 椰子奶昔(Klebang Coconut Shake):在大吉里望路(Klebang Besar)Caltex油站旁稍停片刻,品尝著名的清凉椰子奶昔吧!摊子的营业时间是中午12时30分至晚上6时30分,周五下午2时至傍晚6时30分。(浮萍∕文)
非去不可的马六甲景点
1. 鸡场街(Jonker Street)
2. 荷兰红屋(Stadthuys)
3. 达敏沙里塔(Tag Sari Tower)
4. 马六甲河游船(Melaka River Cruise)
5. 峇峇娘惹博物馆(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马来西亚旅游活动看板
>一个马来西亚现代艺术旅游节(1MCAT)
简介:第三届艺术旅游节为期3个月,展示国际知名的本地艺术家作品、独特绘画风格和多元文化特色。
日期:7月至9月
地点:全马
>一个马来西亚购物嘉年华
日期:6月29日至9月1日
更多马来西亚优质房源请点击查看://malaysia.soufun.com
免费咨询热线:400-0838-130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海外房产房源已覆盖全球近30个热门国家,涵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热门国家及区域,并与近千个海外房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全球各地知名海外置业经纪人,推出包含住宅、商业地产、土地等多种类型地产项目。房天下海外房产专家团队,会从选择房产、银行贷款到具体交易流程,为您提供实时的海外置业咨询服务。投身海外置业,房天下海外房产永远在您身边。
房天下海外房产为您提供实时的海外置业信息,掌握海外房产信息,就选房天下海外房产网。
haiwai@fang.com
旧日鸡场街
马六甲是公认为华族在新马开埠的根据地,早在1403年,中国明成祖皇帝就曾派大官尹庆到马六甲建立邦交。学者分析,由于中国与马六甲华族早在航海时期就有一定程度的来往,而直至1403年马中正式建立起邦交,华人才大量地南迁马六甲,并将其视为在东南亚各地经商的基地……
虽说谈论历史很枯燥,然而,到马六甲旅游若只尝尝道地美食,登上旋转塔瞭望,在古迹区拍照留念而不谈其历史,就无法体验其真正的美!
马六甲这个古老的城市,是公认为华族在新马开埠的根据地,历史记载,早在1403年,中国明朝皇帝明成祖就曾派大官尹庆到马六甲建立邦交。这里是见证华族南迁全程的集中站。
百年会馆──新马华人的根
马六甲目前有逾百年历史的华人(地缘性)会馆超过10家,包括:增龙会馆(创于1792年)、永春会馆(1800年)、福建会馆(1801年)、惠州会馆(1805年)、荼阳会馆(1807年)、应和会馆(1821年)、潮州会馆(1822年)、台山宁阳会馆(1825年)、肇庆会馆(1857年)、琼州会馆(今“海南会馆”,1869年),同时亦有不胜枚举的血缘性组织和祠堂。
到访这些百年老会馆或祠堂,就可以看到华族在迁居新马后,同乡愿意集资购置兴建馆宇的乡谊,也体现出先贤为照顾同乡,联络感情,团结互助的中华精神。同时,游客也可以透过会馆的建筑设计了解和会馆的发展史,如保留原貌的永春会馆、福建会馆;或因不敷应用而重新修建的宁阳会馆;又或旧址不便而搬迁的增龙会馆和应和会馆。
学者分析,由于中国与马六甲华族早在航海时期就有一定程度的来往,而直至1403年马中正式有建立起邦交,华人才大量地南迁马六甲,并将其视为在东南亚各地经商的基地。初期因为航海技术不成熟,常因季风影响而往返,令部分人决定长居马六甲,日久便在此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慢慢扩大生活圈子,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新马华裔生活模式。
夕阳行业──明日朝阳?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马六甲,有着很深层的意义:“这里是文化保留区”。然而,这个信念往往被商家误用为赚钱的工具,导致各大品牌连锁店、非马六甲本土商品大量涌入,假借“文化遗产”之名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把外地文化硬生生地注入这个曾经是乡土风情浓厚的小镇,令这种世人向往的社会结构渐如风中残烛。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鲜少有人愿意维持简朴的生活;而在马六甲这些一意要把文化传承的人们每天都在与经济巨子互相角力,加求文化和经济间的平衡发展。马六甲许多原有的行业因为其经济价值流失而不得不走向没落,诸如打金业、打铁业、木桶业、锡皿业、匾雕业,以及藤制家具业等。
2010年,马来西亚前任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曾对报界说过:“他们(夕阳行业者)都是世遗区内最活生生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还能亲眼看到这些夕阳工业,可能我们的下一代就要从照片中看到了。”
韩春锦一语道出,前来马六甲的游客,应把旅游的重心倾于这些仅存却又能体现出海峡生命力的行业。而这些属新马两国仅存的几家老店,却是整个马六甲的灵魂、精神。
就因为物以稀为贵,如果能够获得各造的青睐和支持,营造其可能经济价值,这些夕阳行业或许有望成为明日的朝阳,重新振作继续保留马六甲的精髓。
中西文化冲击──建筑
马六甲政府建筑、教堂、广场或堡垒,呈现早期15世纪的苏丹王国与16世纪初开始的葡萄牙与荷兰统治时期的风貌。古城在建筑与文化上构成的独特景观,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可说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上述的中国式和本土马来式的建筑物外,马六甲在19世纪外来殖民前仆后继,亦处处出现葡萄牙式、荷兰式、英国式,甚至日本式的建筑痕迹。这些融合的文化冲击,体现出马六甲独有的景观气氛。
在这个古城里骑脚踏车穿梭时就会惊讶:刚刚才在中国风的小巷,转个路口就进入英式的大街……下一个巷口又变成是葡萄牙式的矮店。再者,某条街看起来像荷兰式的,却又会发现几间有峇峇娘惹式的装潢。这主要是因为马六甲古城内的建筑物,即使是两隔壁,却非在同一时期建造,因而形成很强烈的对比,也突显出其特色。
马六甲的老街建筑物多呈窄而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征收门牌税时,是依门的宽度来决定税收;而建得窄而深,就可以享受更低的税收而不损总占地面积。就因为深,大部分的店屋都在中庭开天井,使建筑物通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建筑物,都几乎接受开天井的风格。
另一方面,离河较远的单位,其中庭几乎都挖有一口井,有者则一井两家分:井开在两隔壁的同一面墙下,各家有半口井可以提水。后者的情形会出现,是因为早期隔壁还未有建筑物时,开了一口公私井──室内外都可以提水;而隔壁的土地盖了房子后,井就分两家使用。
因此,到马六甲来一场知性旅游吧,再次重新体验不一样的马六甲!
非尝不可的马六甲美食
1.娘惹糕:中餐烹饪法结合马来素材,多数娘惹糕皆由长辈自行“斟酌”,并没有特定的原创或正宗食谱。娘惹糕包括:香蕉或木薯花生(lepat kacang)、香兰椰丝卷(kuih dadar)、粉红龟粿(kuih koo)、椰糖糕(kuih ko swee)和三角椰丝粿(kuih kochi)。
2. 酸辣餐(Asam Pedas):Taman Kota Laksmana有著名的酸辣鱼或牛肉,成分包括干辣椒、葱、蒜、虾酱,叻沙叶(薄荷)、姜花和罗望子汁;最常用的鱼是鲭鱼、魔鬼鱼或鲶鱼。
2. 葡萄牙餐:传统葡萄牙食谱结合荷兰、英国与当地素材,以华巫印与娘惹方式烹饪如烤鱼(pasu kaemadu)、葱头切片油炸银鱼(garing-garing fretu)与魔鬼咖喱(fiery el diablo curry)。
3. 沙爹朱律(Satay Celup):由各种生食或水煮半熟的海鲜、肉和菜串成,泡在浓辣的花生酱煮熟,再佐以面包块和黄瓜。
4. 鸡饭团:鸡饭团配以鸡肉、黄瓜、辣椒蒜米酱,使你的古城旅游更臻完整。
5. 椰子奶昔(Klebang Coconut Shake):在大吉里望路(Klebang Besar)Caltex油站旁稍停片刻,品尝著名的清凉椰子奶昔吧!摊子的营业时间是中午12时30分至晚上6时30分,周五下午2时至傍晚6时30分。(浮萍∕文)
非去不可的马六甲景点
1. 鸡场街(Jonker Street)
2. 荷兰红屋(Stadthuys)
3. 达敏沙里塔(Tag Sari Tower)
4. 马六甲河游船(Melaka River Cruise)
5. 峇峇娘惹博物馆(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马来西亚旅游活动看板
>一个马来西亚现代艺术旅游节(1MCAT)
简介:第三届艺术旅游节为期3个月,展示国际知名的本地艺术家作品、独特绘画风格和多元文化特色。
日期:7月至9月
地点:全马
>一个马来西亚购物嘉年华
日期:6月29日至9月1日
地点:全马
更多马来西亚优质房源请点击查看://malaysia.soufun.com
免费咨询热线:400-0838-130